
编者按: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后,汨罗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。即日起,汨罗融媒体推出“党的二十大精神汨罗实践”系列报道,全方位展示汨罗在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、教育改革三件大事中,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做法,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汨罗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汨罗融媒体讯 (记者 周敏)
11月8日,岳阳市水利、农业农村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华容县召开,通过集中总结学经验、实地检阅看成效、比学赶超求发展,以高质量项目筑牢“三农”压舱石,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。会上,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以《
创新投融资模式,建设高标准农田 》为题作典型发言,推介农业农村振兴工作。
汨罗市委书记朱平波在岳阳市水利、农业农村、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
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,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,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。今年来,汨罗市推行“双引双带”模式,创新投融资模式,推动“小田改大田”,桃林寺整镇推进,汨罗市大面铺开,基本做法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,央视《焦点访谈》《新闻联播》以及中国《农村工作通讯》重点推介经验,省委书记张庆伟、省委副书记朱国贤一线调研,要求全省推广,汨罗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、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县(市)。
长乐镇小田改大田项目现场
高标推进,小田变大田
全市将78008亩“巴掌田”“斗笠田”集中连片改造成高标准“大田”,做到“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、涝能排、旱能灌”。挖除大量田埂土垄,整合耕地“边角料”,提升有效种植面积。结合水库清淤、秸秆还田等,把淤泥秸秆堆肥发酵,作为有机肥回填还田,实现提库容、提地力、提产量、提效益“四个提升”。
创新模式,一元变多元
积极创新投融资模式,引导社会资本、金融机构、国有平台三方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,确保每亩投资3000元以上。通过“屋场夜话”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群众自己议、自己定,暂免3~5年租金,交由合作社建设高标准农田。
桃林寺镇石桥村小田改大田项目现场
桃林寺镇高丰村由村支书带头打破老套路,由乡贤先期垫资投入600万元,由种植大户牵头流转土地,“铁三角”共同走活“一盘棋”。石桥村引入江苏职业农民团队,完成“小田改大田”1000亩,形成改田、种田、管田“一条龙”服务。三新、范家园等村由乡贤合资成立专业合作社,先行垫资改造,实现改、种一体化。
提升效益,低产变丰产
大面积开展机械化作业,做到绝不抛荒一丘田,今年高丰村75%以上的水田都种植双季稻,面积比去年增长近50%,粮食总产量可增加1000余吨。原来需要400~500名散户耕种的田地,现在仅需2~3个合作社、三四十名农机手,每亩综合效益可提高500多元。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土地有效流转,合作社等主动提高流转价格,高丰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7万元。坚持市级土地流转中心和村支部鉴证,签订规范合同,经营主体得到银行授信,获得无抵押贷款,引入更多的金融活水。
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口,未来,汨罗将在完成4.8万亩常规项目的基础上,再完成5.1万亩“小田改大田”,不断提升农业效益,全力创建“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”,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作出更多贡献。
一审:柳勤进
二审:游 岚
三审:张 为
责编:游岚
来源:汨罗市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鉴往知来,跟着总书记学历史|三个维度,重温总书记讲述的抗战岁月
习近平同志《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》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
习近平同志《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》第一卷、第二卷出版发行
和总书记面对面 | 青山常在路更长
学习新语·抗战|铁军忠魂 永不褪色
学习手记 | 路子选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——读懂“两山”理念的实践导向
看见美丽中国丨三江源20年蜕变:千湖归来 “中华水塔”焕新生
学而时习之|焦裕禄精神是一盏明灯
下载APP
分享到